"> 疫情下的消费报告- 易诺维
  • 热门资讯 >
疫情下的消费报告
2020-04

疫情自全面爆发已两个多月,服务业和产业链遭受史无前例的冲击,餐饮、旅游、娱乐、房车等消费告急,突如其来的疫情的确让国民经济运行措手不及,但寒冬之下,并非没有亮色。一些业态同样出人意料走上风口:以生鲜电商、即时配送为代表的新零售乘势攻城略地;网络问诊、在线教育、云办公、宅娱乐等线上服务全面“侵入”生活,重塑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 

未来正加速而来。疫情之下,大数据云计算等底层技术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互嵌交融像一场预演。一切的变化根植于又不断刺激着新一代技术革命深化。数字化浪潮汹涌,新基建概念走红。“触网”转型成为企业不二选择,瞬时流量激增拷问基础设施建设。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中心……新基建开始铺路。 

新零售强势反弹。疫情作为“一个强迫性的外力”刺激了用户在线购物,也倒逼传统零售业态加速数字化转型。原本方兴未艾的生鲜电商迎来大爆发,商超、菜市场,餐饮商户等传统业态纷纷接入电商平台,甚至于房企开发“云”带看业务,车企大佬跨界直播平台带货。

 71929949621471336818.jpg

从直观数据看,垂直电商活跃度远超去年同期。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的日订单量达到了春节节前订单量的2-3倍,京东生鲜配送到家业务相对节前环比增长370%。每日优鲜除夕至初四,平台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 

传统零售业巧借平台东风 

实体零售商全面“触网”,除了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外卖、社交、直播平台成为商家卖货的主阵地。 

其中,商超便利店对小程序的外送服务情有独钟,并不断掘金外卖平台的潜能;商场、购物中心则热衷于放大社交作用,迅速组建售卖群或推送店铺微信;家电、汽车、房地产等行业更是纷纷学习“李佳琦”,开启直播卖货的探索之路;还有企业还有一些企业自行开发App和小程序,布局线上资源。 

例如,疫情期间,包括步步高、永旺、绿地优选、卜蜂莲花等企业在内的近40家连锁商超纷纷上线京东到家;全国半数门店被迫关闭的服装品牌太平鸟通过线上平台、直播平台打通了与顾客的连接,推出微信线上会员专场、微信秒杀、小程序分销、不同区域轮流直播等形式,实现日销售额超800万的成绩。传统线下商场银泰百货凭借BA手淘直播和网购平台喵街,到二月中旬让销售额恢复近半。 

近些年平台竞争早就硝烟弥漫,但直接挂钩消费体验,实体店再度成为新战场,且战火更为猛烈,疫情期间各大巨头的脚步非但没有停止,反而进一步提速。 

零售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服务的竞争,抢占线下资源,目的也在于提升消费者体验。尤其是在疫情之下,满足居民消费,服务必然要沉到社区。 

例如,京东在疫情期间积极加大了对其线下实体店,包括京东便利店、7FRESH、京东大药房等的支持,让它们可以在疫情期间很好地满足居民消费,尤其是社区团购的需要;阿里巴巴也强化了盒马的1+N策略,以原有的鲜生大店为基础,增加了盒马Mini的铺设力度,让其服务更好地深入到了社区的层面。苏宁依托收购的家乐福推出“福社圈”到家服务升级计划,以全国209家家乐福门店为圆心,10公里半径内覆盖的35万个社区,用户可享受3公里1小时达、10公里半日达、最高一日三送等多种服务时效,体验丰富商品及清洗、维修、家政等社区服务。 

综上可以看出,与“取代”相比,更能客观表现后疫情时代零售演化方向的一个词应该是“融合”,也就是线上线下的相互渗透、相互融通。未来不会再有新旧零售之分,行业巨头必定是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看,线上线下融合,是全供应链的角逐。零售最重要的武器在于供应链。疫情的出现只是消费场景变革的一个加速器,企业要抓住一时的流量,更要长线布局新零售场景构建,那些后端供应链、配送服务更完善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